《父与子》的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与子》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与子》的读后感1《父与子》讲述了一个贫苦家庭父亲与儿子的争执不休。文中的父亲就如一根铁索,牢牢套在儿子的脖子上,不容丝毫的喘气,即使是再多的自己的部队,他也不允许从儿子嘴里蹦出半句对他不好的话;但他又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为愁苦的日子白了头,却自己从不倾诉,他将全部的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受尽了社会上的白眼,吃了别人上下八辈子吃过的苦……
这不由让我想起我的父亲。
兴许这篇文章讲述的就是我和父亲。我总是与父亲争执,但最终落泪的总是我,他总是以家长的身份来压制我,尽管是他的部队。他的自以为是有时令我很反感,随便地说上一句,换回的就是一顿臭骂,甚至和我动手。我在家开始变得少言寡语,有时看到父母就避而绕之,尽量地在他们面前少说一句话,少做一个动作,以免惹来麻烦。甚至我有时看到父亲便心头一颤,不知所措。因此,我常常在父亲的背后恶狠狠地顶上一眼,以消心头之气。
不,父亲以前不是这样的,他是关爱我的,可爱的,幽默的,眨眼间,全不见了,我是生活在梦幻还是现实,连我自己也不清楚。仔细一想,似乎源头应该在两年前,父亲有了第二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妹妹。于是,我将所有的仇恨都怪哉幼小无知的妹妹头上,但妹妹又是那样的天真烂漫和可爱,视仇恨靠近她时又消失了,一干二净,对妹妹,更多是宠爱。
但是父亲对妹妹表面看来关爱倍加,但也不是非常仔细:妹妹出生四个月便被他剪指甲剪了一块皮。他一个人独自下楼,随后便是妹妹从楼上滚下来。此类事太多了,但父亲似乎不以为然,认为小孩摔摔没事,便笑笑而过。我真想破口大骂,但能怎样。在多也无济于事。
今天,父亲没回来,已经8点了,他已开车出近5个小时了,就我和妹妹在家,我心中泛起莫名的不安。文章《父与子》的结局就以泛起出车祸而死,儿子大声呼唤,破口大骂也不能是父亲在站起来指着他的鼻子来批评他了……儿子连着几天陷入恐慌,失去父亲怎么办,以后怎么办……儿子心在不安也只能默默承受。父亲死了,儿子的梦也没有了。这是在一个箱子中,儿子了解了父亲,理解了父亲,又一次嚎啕大哭。我突然想父亲会不会,哦!不可能。我焦急地等待着,看着娱乐节目,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我那时似乎已经失去了父亲。怎么办,万一失去父亲怎么办,随着又是一阵胡思乱想。猛然间,我想起了父亲的一句话,一句反反复复的话:“你是高中生,是一位即将步入社会的人,你以为像你这样以后就能立足于社会,社会很复杂,我不会再惯着你,你要学会被批评,被打击,被痛骂,然后再站起来。”我开始敲脑袋,正如文中的儿子那样后悔,为什么不多理解一下父亲,他的心血全部浇灌在我们身上,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地击碎他们的心。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家长的弱点,便是孩子,当被孩子反驳时,便会缺少思考地怪罪孩子,因为他们怕孩子看不见他们的辛酸。枉读多年圣贤书,我从来没有看到父亲的好处,心中总是刻着父亲的错误,总盼着有一天能飞出去,我错了。错误是片面的,看背后:父亲总是抱着妈妈,生怕在出现意外,桌上有补锌的,补钙的;楼梯上钉上了门,记住关门封锁楼梯。冬天要来了,父亲一个人驱车为全家人买衣服。每次知道自己太过分,便买我最爱吃的菜亲自下厨……这些呢?为什么,我从未注意。
滴答,滴答,9:00了。
我快要哭出来了,父亲从未晚归,不会真的出事吧!不会的,不会的。妹妹乖巧地独自一人上床睡觉了,睡得甜甜的。我安静的坐着,心里却阵阵不安。
“咔嚓!”门开了。有人,我飞快地奔了出去,看见了,是父亲,我着急的问了句:“去哪儿了呀?”父亲乐呵呵地说:“急了吧!去了老李家,他硬拉我吃饭,道上有卖橘子的,你的最爱,我称了4斤,小东西爱吃梨,我也买了点。”这句话放在以前,肯定会随时间,而被我淡忘。但今天,我重新认识了父亲,我感觉很温暖。随着,父亲又说:“快睡觉去,都几点了?”“不了,我下去写一写东西。”父亲有开始呵斥:“别晚上写作业,好好地白天不写,晚上来加班,错过了子午觉,那可不得了!”我点点头,想笑,但不知为何,在父亲面前我永远都那样拘束,也没多说,我承认是我不想说下去,不知这是不是代沟。正在我下楼时,父亲又说:“哦!对了,屈阳啊,今天我去老李家时,看见东边有家人在哭,我问了附近的人,听说他们家有个四岁的小孩掉河里淹死了,你说做父母的能不伤心吗?以后,妹妹跟着你,千万别带她去河边,记住啊!”“哦!”听了父亲这番话,我有感觉到父母离开孩子时也会伤心欲绝,真正感受到什么叫痛心,什么叫欲绝。父亲上楼了,沉重的步伐有显得父亲老了几分,我望着父亲,就如朱自清写的《背影》感受到父亲的苍老、父亲的艰辛。
一个人,供养着四个人的生活用费,微薄的收入似乎要击垮父亲,处于无奈,妹妹找了户人家待,母亲上班了,还是一点可怜巴巴的收入,父亲几次从梦中醒来,考虑着人生的下一步。而我似乎也要考虑一下人生的下一步。
《父与子》两代人的风雨辛酸,我庆幸我看淡这篇文章,让我不必走弯路,真正认识父亲,认识生活。
《父与子》的读后感2(一)父与子漫画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父与子》一书,这本书没有文字,只有让人目瞪口呆的图画。一幅幅幽默有趣的画面,蕴含着一个个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哲理。
父亲是一个胖乎乎的人,秃着头,慈爱而亲切;儿子长着刺猬头,调皮而可爱。
父亲是一个像小孩子一样的人,儿子让他做狗,他就做狗,让他爬,他就爬。有一次,儿子为了节前的秘密不让父亲发现,就把门锁上了,可父亲偷偷从门缝里望进去,儿子见了,忙在画板上画了一个父亲,画了一扇门,上面写着“不许偷看!”父亲爱儿子,但有时候父亲爱的方式有一点愚蠢,他看到儿子不会做作业,就代替儿子做,第二天,被老师发现了,就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儿子也爱父亲,虽然他没有聪明的头脑,没有乖巧的性格,没有渊博的知识。但他却有调皮、淘气的性格。他还有一点儿小聪明,却常常坏事。有一次,父亲在抽烟,儿子以为失火了,然后拿来一桶水往房子里倒,父亲拿着烟说:“我在抽烟!”真让人啼笑皆非。
我合上书,结束了这次漫画之旅,但这一对快乐的父子,幽默的父子,淘气的父子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二)父与子漫画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父与子》这本书,虽然这本书没有文字,只有图片,但这本书还是那么受我的欢迎。说真的,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心里就想:这书没文字就单单一些图片,这简直就不是书。可妈妈说这是这本书是好书,一定要买,没办法“母命难违”。
回到家,我开始看起了这本书,书中的这位父亲长着一大把胡子,光秃秃的脑袋瓜儿下面长着一个与头不相称的肥大的身子,身上穿着一件百年不 ……此处隐藏1907个字……有一种爱能穿越时空,有一种爱能创造奇迹,那就是父爱。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我的心就像浩瀚的大海,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全然被这伟大的父爱震憾了。
文中描述了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生命危险,在瓦砾堆里挖了整整38个小时,最终救出了儿子。
啊,多么伟大的父亲!在儿子生死未卜、命悬一线的时候,没有放弃救儿子的念头。他一直坚持着一个信念: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都要和儿子在一起。为了实现承诺,这位父亲挖了38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惊天动地的父爱感动了上天,让他的儿子和其他同学抓住万分之一的生还机会,忍住38小时因缺氧、缺水、缺食带来的折磨,顽强地活了下来。
古往今来,有多少这样的故事让人赞颂。在一次缆车意外断裂的事故中,快被肢解的父亲用双手擎住了幼小的儿子。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百忙之中不忘教育子女。著名作家朱自清散文中的父亲穿着臃肿的棉袍,蹒跚跨过栅栏,送橘子给上大学的儿子一个个镜头历历在目,都体现了父亲对儿女的深沉的爱。
我也经常快乐地沉浸在父爱之中,享受着天伦之乐。小时候,即使爸爸工作再忙,也会在百忙之中挤时间和我一起玩。后来,我上学了,遇到了开心的事就会第一时间和爸爸分享,他总会现得比我还高兴。当遇到不顺心的事,爸爸就会安慰我、开导我。偶尔成绩不理想或犯了什么错误,他从不指责我,而是耐心地和我谈心,一起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并指导我应该怎样做在我的心目中,爸爸并不是我的家长,而是我的大哥哥,我的知心朋友。
父爱是伟大的!父爱也是深沉的!或许他们会很严厉,或许他们会指责你。其实,他们只是把对子女的爱深深地藏在心底,不表现出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我们无私的爱。让我们用心来读懂父爱。
《父与子》的读后感4前些天读了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尤其喜欢《父与子》这部小说,实在是太棒了!
作品中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很生动,特别是巴扎罗夫的身上更是体现了文学形象的巨大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始时他的出现并未引起我多大的注意,后来却一直被他的一切牵引着,怎知命运在他身上玩弄起了波涛汹涌,引得我的心也时涨时落。一个突出的平民知识分子,一个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志士,他不遵循任何原则,也不相信任何原则,他能看透每一个人,能看透生活的规律,可他能看透自己的命运吗?
说说我浅薄的看法:
1、从作品看亲情:
既然作品名为《父与子》,就主要说说父与子的关系吧。虽然这两个父亲之间并没多大联系,但这两个儿子之间却有一定的友谊。在各自的家庭里,都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强烈的爱。尼古拉对阿尔卡季企盼的心情和热切的关心,华西里见到归来的巴扎罗夫时无限的喜悦,面对他的离去时又无比地惆怅。同时也体现出父与子两代之间的代沟。儿子们都有些厌烦父亲的唠唠叨叨,可怜这两颗父亲心哪,他们说话做事总是小心翼翼,尼古拉对儿子说话都感到惊慌、胆怯和手足无措,深怕不能让儿子满意。作品中写道“他透过手指缝,看了儿子一眼,不知什么东西突然刺痛了他的心......不过,他马上就责备起自己来了。”他觉得错永远在自己,该改正的也是自己,苦笑地向哥哥诉说自己的思想应该是比儿子落后了。而阿尔卡季也不时地感觉到自己思想先进,从而有一定的优越感。华西里对儿子更是小心谨慎,深怕说错一个字,做错一个动作,表现错一个神态。尽管有很多的话想说,却努力憋着;尽管很想多看几眼儿子,却故意躲得远远的,只是怕他烦心。于是两个老伴之间偷偷地交流、流泪,互相地安慰......当听到阿尔卡季对儿子的赞美时,他发自内心地欣喜,无时无刻不感到儿子是多么地让他骄傲;当意识到儿子就要死时,他无比地痛苦,万般无奈地希望这不是真的。爱和痛苦的出口被打开,像泄洪一样爆发。其实,孩子们也明白父母的爱,只是很多方式他们无法适应,好像很多事情都是注定一样,都是轮回!(看了一些评价,此处的父与子是指广义的父辈与子辈,而我当初理解的太狭隘了!)
2、从作品看友情:
阿尔卡季和巴扎罗夫认识的时间不久,但最初阿尔卡季对父亲是这样说的:“好爸爸,请你对他亲热些,我无法向你说清楚我对我们之间的友谊有多么地重视。”他们彼此充满了理解、信任与友好。可是爱情在心中的荡漾,竟那么轻而易举地让他们互相猜忌、怀疑、敌视,甚至嘲笑。巴扎罗夫对阿尔卡季说过:“你生来就不是过我们这种痛苦、难熬、孤独的生活的,你没有胆气,没有怨恨,但你有年轻人的那种大胆和年轻人的那种热情,但对于我们的事业来说,这是不合适的。你的贵族气质在行动上绝对超不出高尚的顺从或者高尚的分开的范围,可这类行为都是微不足道的。比方说,你不会去打架,却吧自己想象为英雄好汉,而我们却是希望打架的,有什么好说的呢?我们掀起的灰尘会弄瞎你的眼睛,我们的污泥会弄脏你的身体,再说你也没有长到我们这么高,你会不由自主地自我欣赏,你还会高兴地谩骂自己。可我们对这些感到乏味----我们要压倒别人!我们要摧毁别人!你是个好小子,但你仍然是一个软弱无力的自由主义的少爷!”这段话很好地表现了两人的性格。
他们俩都知道这一别是临别,更是永别。阿尔卡季扑到自己过去的导师和朋友身上,抱住他的颈脖子,眼泪便马上从他的眼睛里涌了出来。巴扎罗夫心平气和地说道:“这就是青春!”而我要说:“这就是残酷的青春!”被很多事情所左右!青春的友谊是美好的,却也是易碎的,跌跌宕宕多少回!
3、从作品看爱情:
爱情中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总会有人受伤!巴维尔把心中的爱埋藏了那么久,在所有人的面前都表现得很坚强,很冷淡,在心爱的女人菲尼奇卡面前更是表现得不屑一顾。他欺骗了所有的人,却永远也欺骗不了自己。他爱那个女人,也爱自己的弟弟,那个女人是弟弟的妻子!
爱情有时只是一时激情,只是冲动。巴扎罗夫的雨中不同,引起了奥金佐娃的极大兴趣。她曾以为自己爱上了他,但也许只是想从他身上体验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感觉罢了!到最后她去看临死的巴扎罗夫时,看到他病恹恹的样子,再没有了当初热情澎湃、绝不服输,她才怀疑道:自己当初是否真的爱过面前这个人?而阿尔卡季当初爱上这个女人也只是被她的美貌与高贵所吸引而已。巴扎罗夫对菲尼奇卡的那突然一吻让他们彼此都很吃惊,虽然那不是爱情,但却让我印象深刻,这种感觉真不错!浅尝人生百味----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
爱情无法预料,但魔力巨大。像巴扎罗夫这样一个不稀罕一切的人一旦爱上了一个女子,就永远也难以放下了!阿尔卡家与卡嘉的爱情属于日久生情,他在刚与巴扎罗夫分手时伤心地泪流满面,但后来在卡嘉面前,他就完全地听命于爱情了。爱情能让人忘记一切伤痛,但也可以给人带来一辈子的伤痛!
爱情一旦变了味,比破碎的镜子更可怕。巴扎罗夫那猛地一扑,给奥金佐娃带来了后怕,更让他自己无法原谅,也让他们的爱情多了一重可怕的障碍!
什么都可以改变一个人,什么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遗憾地是,到现在我还没有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下次准备把他的《罪与罚》买来看,我相信,这也一定是一部绝不会让我失望的作品!